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
城市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摘要: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老齡人口約有1.69億,其中40%是空巢老人,個別老城區“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70%,預計XX年將達到80%以上。“空巢老人”問題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全社會亟待解決的社會命題。因此,我們小組于近期對六安市裕安區的空巢老人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解決意見。
關鍵詞:空巢老人孤獨疾病關懷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后”成長歷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群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著日子盼兒女回家,守著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著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郁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我們調查組從5月27日至6月9日,通過走訪附近老人,到街上發放問卷調查和實地采訪相關責任部門等方式調查裕安區空巢老人情況。
一:基本情況:
1、對于“空巢老人”這個概念,有80%的人表示明白了解,但仍有15%的人并不清楚,更讓人遺憾的是有5%的人群對此并不關心。
2、在此次采訪調查中,我們也采訪了很多學生得知他們的爺爺奶奶有30%左右單獨居住,而70%左右仍與其子女居住在一起。并且那些不住在一起的有20%的子孫三四天就會去看望老人,一個星期回家的占40%,其中26.7%一個月回家一次,但仍有0.07%的子女甚至幾年都不會回家。
3、受年齡增高、體質下降等多種因素的作用,空巢老人中有26.7%認為日常生活無人照顧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而20%的老人認為是安全問題(生病時無人照顧),除此之外,心靈孤獨,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老人獨自從事重體力勞動以及生活貧困等其他問題各占13% 。
4、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并對子女們每次前來探望并能希望他們能夠陪他們聊聊天的空巢老人家庭占99.3%,僅有0.7%的老人希望子女回家時能夠幫他們做做家務或帶些禮物。
二: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遠游”,在這次調查中,有40%的老人認為現在的青年思想變化過快,不太愿意留在家里;
2、13.3%的人群認為是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化加快;
3、認為是由于經濟發展,工作變動而造成此現象的占據26.7%;
4、有10%的老人自愿獨居,有的空巢老人認為,子女工作繁忙,跟他們住在一起反而會影響到他們工作和生活而拖累他們。他們認為自己還有能力照顧自己,足以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由于老人的奉獻而形成的“空巢”現象。
三: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
1、無人照料,安全隱患突出,特別是孤寡、獨居、與孫輩同住的空巢老人。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占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70歲的吳大爺獨居在家,常常一天只能吃兩頓飯,又時早上做一鍋飯,午飯和晚飯就吃剩飯,因為他做一次飯很費事。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更是無招架之力,一些獨居老人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報道常常見諸報端。
2、隔代教育造成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負擔重。年輕父母為了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于是把教育孩子的任務交給老人。但現在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在教育方面老人不能像教育自己兒女一樣對待孫輩,加之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不好教育,看護不力出現問題會遭到子女的責怪,由此加重了老人的心理和生理負擔。
3、缺乏精神慰藉,感覺孤單寂寞。覺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撐和依靠,覺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價值。因而陷入無趣、無欲、無助的狀態,這些不良情緒還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在調查中有的老人為此而傷心、哭泣。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
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4、疾病困擾,就醫困難。通過走訪發現老人多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常見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疾病。有醫保或部分醫療補貼的占少數,多數要靠子女負擔醫療費用。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
四:對“空巢老人”現象采取的措施和提出的建議:
通過調查我們收集到以下反饋意見:
1、有43.3%的受訪人群希望政府能夠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老人的生活消除后顧之憂;
2、其中30%希望完善社會志愿服務組織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愿服務;
3、33.7%的受訪群眾希望做好空巢老人的統計注冊工作,保證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社會關愛。
解決“空巢老人”問題需要社會共同努力,通過調研、查資料、詢問相關責任單位,就解決我市老人問題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形成關愛“空巢老人”的社會氛圍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光尊老是不夠的,還要幫助老齡人,尤其是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我們認為,養老方式應由傳統的縱向關照向現代的橫向關照轉變。
1.充分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電視臺、電臺、報紙等媒體可開辟專欄宣傳關愛老人,尤其是關愛“空巢老人”的人和事,同時對損害老人利益、虐待老人的現象進行評說、曝光。
2.政府設立獎項,定期表彰為老年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家庭和個人。
3.市委、市政府要求黨員、干部做關愛老人的模范,帶頭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做些實事。
(二)將關愛落到實處,老年人更需要交流。①社區的工作人員定期、不定期上門與老人交流,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②發揮志愿者作用。高校學生素質高、活潑可愛是老人們最為喜歡的.,鼓勵學生們與一些“空巢老人”結成對子,除定期、不定期幫助老人做些家務外,就是談心,緩解他們孤獨,抑郁的心情。像我校有不少社團協會另外,鼓勵社區的一些志愿者與“空巢老人”談心交流。③引導“空巢老人”們相互交流,人人都有交流的欲望,鄰里之間常聯系也有助于互幫互助,但一個小區里的鄰里間普遍是“互不相認”。這就要求社區的工作人員組織一些活動,進行一些介紹工作,幫助老人們相互認識,促進交流。
(三)為老人提供文化、娛樂等放松身心的活動。①各社區要進一步完善專供老年人活動的閱覽室、棋牌室功能,改變多數老人整天依賴電視的狀況,緩解一些老人“風吹日曬”地在小區的道路、草地上打牌、下棋的狀況。②每個社區都應建有老人們鍛煉身體的場所(可以是露天廣場)和投入運動器械。對于費用可通過財政支出和借助社會力量籌集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如慈善機構贊助,鼓勵高效益企業贊助,鼓勵企業家們贊助,民眾的捐助等,把購置物旁立上贊助者的單位、姓名,以示表彰和鼓勵。
(四)減輕“空巢老人”疾病痛苦。這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疾病預防,二是病有所醫。
我們認為,搞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更為重要。一是堅持每年免費為老齡人常規體檢;二是社區組織請一些老年常見性疾病方面的專家進行講課(鼓勵醫務人員參加志愿者隊伍),比如我市衛校的學生也是很重要的資源。
病有所醫在于,“空巢老人”們能看得起病。多種慢性病的藥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認為,一是辦好社區醫院,使社區醫院真正成為平價醫院、福利醫院、老百姓自己的醫院。二是通過“空巢老人”的信息資料,篩選出真正因病至貧、因吃不起藥而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群,政府給予救濟。
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社會的廣泛參與,子女的愛心與孝道,鄰里的親情,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空巢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晚年生活安全網而努力。
- 醫院調查調查報告
- 為探索推進我省公立醫院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有關措施,根據省政府的安排,省衛生廳與省發改、編辦、財政、人社、藥監、物價等部門和**大學
- 05-08 關注:0
-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
- 城市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摘要: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 04-29 關注:7
- 葡萄酒的調查報告
- 樣本設計實行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結合的原則,即采用分群多階段隨機抽樣和配額抽樣法。
- 04-29 關注:7
- 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 當前我校的口語交際課相對于其他方面較為薄弱。
- 04-29 關注:6
- 市場調查報告錦集
- 國內出版業界規格最高的國際性高峰論壇“20xx北京國際出版論壇”日前在京舉行。
- 04-29 關注:7
- 近視問題調查報告
- 近幾年來,我們班同學戴眼鏡的越來越多,近視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 04-29 關注:8
- 實習調查報告集錦
- 大學生在必須程度上代表著民族的精英和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網上生存潛力直接影響其成才。
- 04-29 關注:8
- 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合集
- 20xx年9月我申報了關于“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課題研究。于20xx年6月結題。
- 04-29 關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