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春節假期后的休憩和娛樂,小編還來又來寫文了,關注小編的都知道,小編一直寫一些關注日本人文的文章,旨在讓朋友們再一次辯證的介紹日本的優點,畢竟是要戰勝對手必先了解對手嘛。二者,小編一直認為21世紀的中日主旋律一定是合作和發展大于矛盾和沖突。至于今天的文章是因為不久前
兼職時認識了一位少數民族“彝族”的同兼職同學。我向她問了很多關于她那邊的風土人情,也越來越好奇于異域的少數民族的習俗文化。
她是來自云南的“彝族”姑娘,年歲和我相近,起初我眼睛一亮,立即開啟了“七大姑八大姨”模式,絲毫沒開率她是否會覺得我是神經病,后來在交談中袒露出她已經有男朋友后,就漸漸的和我愉快的開始聊天。
她是一位云南的“彝族”姑娘,在江蘇這個十萬八千里“異地”求學,恰逢春節過年,當我覺得她該和我一樣思鄉情結最深刻時,她卻告訴我她不打算回家。當我感到詫異時她對我說因為她的傳統新年早就過去,不知是不是小編無知。頓時被驚的一塌糊涂。
后來我一查才知道。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不過當我問向我他請教新年好用彝族語言怎么說的?她對我說完全不記得了,甚至是文字也不知道怎么寫。不過她也并未特別在意。畢竟是打算今后在本地生活。談到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就是當仁不讓的扛把子。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他告訴我每年無論在家在外。七月學校放假的時候就回去過節。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然后拿著火把在火把周圍唱歌跳舞。據說是有祭祀和祈福的作用。
我很羨慕他們的文化。當時為了不服輸,腦子缺一根筋的小編胡亂的謅了一下自己上次還在家。二月份送完火神把子來把家里失火的隱患送走了。(正月初七送火神,其實我好久不送了,而且過年用來剩著送火神的鞭炮也不經意間放完了。)
你知道彝族的傳統樂器嗎?我也是剛剛知道。口弦,你知道是什么嗎?我之前猛然一聽成了口琴。她笑了笑,打開了手機照片,和口琴一樣小巧。但畢竟是兼職時候,趁著吃午餐的時候。我聽了一下口弦的音色。很有民族風情,像一根繃緊的棉線,悠長而綿延。當時門外漢的我并沒仔細聽演奏曲,但小編仍然敬佩一個人能夠帶著自己的民族樂器奔走四方。
因為她男朋友是本地漢族人。后來聊著聊著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就談到了男朋友和婚嫁問題。對異域有強烈好奇感的小編接連的問了好幾個問題。而她也欣然的一一回答。記得小編之前也問過一位苗族的同學,答案也漸漸忘卻了。談到婚姻,她告訴我。云南摩梭族那邊有一種走婚制度,讓我大開眼界。走婚難道是母系氏族,想想也不可能。原來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個傳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徑,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婦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詳見請查一下“走婚族”。
我們交談的時間很久,或許是最后有產生些意見分歧而不高興,或許是談太久口干舌燥,后來別草草結束了。小編喜歡懷舊,喜歡探索異域冒險。雖然這次沒有將所有問題一一問完。不過小編依然能夠慶幸能認識這位來這里上學的彝族女孩。最后送上一幅彝族少女圖來結束這篇文章。對了,大家有時間去云南旅游時一定要去彝族群落去探索一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