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女士告記者,上星期她無意間在網絡上看到一則網絡招聘信息,稱無需坐班、也不用出門,只要坐在電腦前工作3個小時左右,就能保證每個月最少2000元的收入,并且承諾當天結算薪金。豐厚的條件讓趙女士心動不已,根據網站聯系電話,她找到了公司負責人“王經理”,王經理告訴她提供自己的銀行卡賬號,方便結算薪金,而且還需要存入50元注冊費。然而張女士注冊以后,等了一個月都沒有等到工作,每次催促王經理都以生意不景氣為由推脫,雖然很氣憤,但是因為只被騙了50元她也沒有報案。
記者隨后以求職者的身份聯系了這位“王經理”,和趙女士的“待遇”一樣,“王經理”仍是向記者承諾只需電腦打字即可。并建議記者可以登錄官網查看具體信息。
記者在網絡上輸入了“網絡兼職”四個字,結果發現所謂的網絡兼職網站不下50個,大部分都是招聘打字員或者翻閱員。招聘要求也一律只需要打字熟練,對學歷、上班時間、性別等都沒有具體要求,而且報酬都相當豐厚,如400元一千字、150元一天等。
記者打開了趙女士應聘的網站,網站內立刻彈出了一條“5月9日放入薪金已經全部清算,請會員接收”的信息,而網頁上除了登錄信息以外也全部都是應聘者“工資”結算信息,但記者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工號總是反復出現,連續3天都沒有更新過,而且網站上也沒有任何兼職公司的聯系方式。讓記者驚訝的是,點擊登錄后的登錄框竟然提示需要登錄人真實姓名的手機號碼作為賬號。注冊完成后,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介紹10個朋友加入“公司”,完成以后可以得到一定的傭金,可是等到記者完成這項任務以后,系統卻提示必須通過手機短信來驗證身份及賬號,確保傭金和結算安全,每條短信5元錢。而驗證之后,記者卻再也沒有接到過任何打字任務,也沒有收到傭金。
濟南市公安局網警支隊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一直都在關注所謂的網絡兼職,其實它只是應用了互聯網這種特殊的傳媒工具,但無論它要求應聘者從事什么工作或者采取什么手段,只要是以騙取市民錢財為目的,就構成詐騙罪,將會受到法律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