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兼職多,學會自保防“陷阱”
暑假來臨,無論是在校園內外還是各大招聘網站,兼職工作信息讓人眼花繚亂,家教、促銷員、活動策劃等短期工作令不少學生心動。今年暑期兼職市場有什么新趨勢?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如何保護自身權益?
1 家教輔導依舊火 外地務工成新風
洛陽師范學院大三學生小孫從6月中旬就開始尋找家教工作,到家教中介登記、上同城網站發帖,很快就有家長打電話咨詢。“小學輔導每小時30元至40元,初中輔導每小時40元至50元,高中輔導每小時50元至60元,高三輔導價格面議。”小孫說,這是大學生家教的行情價,很多家長找暑期家教是為了對孩子進行多學科的一對一輔導,大學生家教在家長心目中性價比最高。
外地務工成為近年暑期工的新趨勢。
記者走訪高校發現,校園內的公告欄上隨處可見外地工廠暑期工招聘啟事,多為蘇州、上海等地的電子工廠招聘流水線工人。1700元左右底薪加雙倍加班工資,月薪3000元至4000元、包吃包住、不收中介費等條件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這種工作收入高、花銷少,我身邊很多同學都選擇去外地務工。”河南科技大學一名學生說。
2 口頭約定不靠譜 輕信承諾要吃虧
一些學生在做兼職時,由于未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或合同而吃了虧。
洛陽理工學院機械系大二學生小史放假前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江蘇昆山某電子廠招暑期工,月薪3500元,包吃住,進廠后簽訂實習協議。發布者自稱校園中介,報名不收中介費,只需交200元車費即可。小史和幾個同學一起報了名。
不料,7月4日下午到達昆山后,小史等一行50多人被告知無法進廠,組織者并沒有給出明確原因和解決辦法,只說如果進廠需要再交250元。眼看承諾落空,小史和同學只好自己買票回家。
高考結束后,李碩想找一份暑期工賺點零花錢。6月12日,接到某快餐店上班通知的他興奮不已。第二天,他按照要求付了200元押金,領取了工作證、工作服,開始工作。
6月25日,高考成績公布后,李碩決定復讀,于是提出辭職。“快餐店負責人說工作滿15天才發工資,但有老員工告訴我工作6天就可以發工資了。”李碩說,自己并未與快餐店簽訂書面合同或協議,所有約定都是口頭的,也沒有對這種情況明確商定,最終他沒有拿到工資。
3 學會自保防“陷阱” 書面協議最可靠
河南科技大學團委工作人員趙秋燕說,學校支持學生在暑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和有助于專業學習的實習工作。如果要從事兼職類工作,一定要通過正規中介機構求職,并且要告知父母。
我市某國企法律顧問印小紅律師介紹,根據現行的國家和地方性規定,學生在假期實習打工與用人單位不能構成勞動關系,只能形成勞務關系,所以不在《勞動法》保護范圍內。如果出現糾紛,維權者只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簽署勞動協議能為此提供證據。
每年暑期,學生打工被騙的事情時有發生。印小紅提醒,暑期打工最好與用人單位簽署書面協議,并在協議上約定工作時間、工作期限、工作內容、勞動報酬及支付方式、勞動條件等內容。同時,要有意識地保存勞動協議、招聘啟事、工作證、工作服和考勤記錄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