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西安某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求職還不到一個月時就被騙3次:被用人單位提前收取“防違約押金”,被黑中介騙了錢,甚至被疑似傳銷組織的不明團伙騙到了外地。現實中,還有不少大學生和他一樣,在求職中上當。
眼看又到了求職旺季,大學生多年來寒窗苦讀,終于盼到了展現自己能力之時。可是中青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1.8%的受訪者表示周圍經歷過求職被騙的大學生多。55.1%的受訪者認為,求職騙局中,承諾“五險一金”不兌現的情況較為常見。人們不禁要問:大學生求職屢屢遭遇騙局說明啥?
首先,大學生求職被騙,說明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懷揣著遠大理想走上社會,迫切希望找到施展才華的平臺,他們“書生意氣”,缺少社會經驗,面對各種誘惑容易迷失方向,再加上對自身求職的定位不準,容易輕信薪水高、職位好、有戶口等夸大宣傳,根本不去核實信息的真偽,而各路騙子會利用大學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看你越著急,他就越高興,然后一步一步把大學生朝溝里帶。
其次,大學生求職被騙,說明崗位競爭日趨激烈。一方面,隨著高校的擴招,這些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是727萬,2015年是749萬,2016年達770萬,2017年的畢業生總人數會更多。另一方面,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加之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勞動力資源供大于求的殘酷現實,讓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不樂觀,畢業即失業在所難免,“僧多粥少”,飯碗難找,加劇了求職者的焦慮感,這也客觀上給騙子設置五花八門的招聘陷阱提供了絕佳機會。
再次,大學生求職被騙,說明高校針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嚴重缺位。大學教育不但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教會學生識別騙局的技巧。比如在招聘中有些所謂的第三方機構利用虛假招聘信息吸引大學生,騙取數額不小的求職中介費后卻無法兌現幫助學生推薦好的就業崗位的承諾;一些用人單位并無誠意招聘,在招聘過程中設下多重隱形陷阱騙取勞動力和勞動成果,如以考察為借口提出長期實習要求,最終卻以各種理由拒絕和推諉之前對求職者的有關戶口、薪酬和崗位等的承諾等。大學老師要提醒大學生注意識別此類求職陷阱,保留所簽協議或合同,以保證出現勞動糾紛時能夠保障依法維權。如果遭遇財產被騙,要在第一時間報警求助,還要提醒學生拒交各種名義的費用、不要將重要證件作抵押、不要輕信許諾到外地上崗、簽訂合同時仔細閱讀各項條款、搞清楚職位的具體內容、詢問工作細節等。
天生不會掉餡餅,地上可能有陷阱。要防范求職陷阱,奉勸大學生求職時要像林黛玉進賈府一樣“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以免上當受騙。
作者:
兼職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