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專家提醒,臨近春節,又到網絡詐騙比較頻發的時候,廣大用戶要提高警惕,而保護好手機短信驗證碼是防騙關鍵。
(記者段郴群)昨日,獵網平臺發布了《2016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獵網平臺共收到全國用戶提交的網絡詐騙舉報20623例,涉及總金額1.95億元,人均損失9471元。與2015年相比,舉報數量下降17.1%,但人均損失卻增長85.5%。從用戶舉報數量來看,虛假兼職依然是舉報數量最多的詐騙類型,占比22.1%,而男性受害者占比73.6%,占據了絕大多數。從人均損失來看,金融理財(37356元)類詐騙也是最高的。
特點1:
虛假兼職舉報數量最多
數據顯示,在所有舉報的詐騙案情中,虛假兼職依然是舉報數量最多的詐騙類型,共舉報4550例,占比22.1%;其次是網游交易2738例(占比13.3%)、虛假購物2649例(占比12.8%)、金融理財1984例(9.6%)、虛擬商品1924例(9.3%)和身份冒充1482例(7.2%)。而從涉案總金額來看,金融理財類詐騙最高,達7411.4萬元,占比為37.9%;其次是賭博博彩詐騙,涉案總金額3067.4萬元,占比為15.7%,虛假兼職詐騙,涉案總金額為2163.8萬元,占比為11.1%。
從舉報用戶的性別差異來看,男性受害者占73.6%,女性占26.4%,男性受害者占比大大高于女性。
特點2:5成以上主動給不法分子轉賬
在獵網平臺2016年接到的用戶舉報中,有11559人是通過銀行轉賬、第三方支付、掃二維碼支付等方式主動給不法分子轉賬,占比56.0%;其次有7105人在虛假的釣魚網站上支付,占比34.5%;在釣魚網站上填寫用戶的賬號、密碼等隱私信息后,被盜刷的用戶有992人,占比4.8%;安裝木馬軟件從而被盜刷的用戶有426人,占比2.1%;主動告知驗證碼從而被盜刷的有39人,占比0.2%。
案例1偽裝鏈接詐騙
2016年6月初,重慶的張女士在兼職群里面看到騙子發布的招聘信息,告知是在為國內知名的網購平臺刷信譽,可以輕松賺取傭金,張女士主動聯系了QQ號。對方讓張女士填寫了一些兼職資料后,開始做任務。首先對方給張女士發了一條鏈接,打開鏈接進去后,看到的是某購物網站,張女士就按要求在其網站上購買了一份121元的產品,過了一會返給用戶127元。經過第一次刷單,張女士相信了這個客服,開始了正式的刷單任務。交易完成后的張女士,正打算等著返回傭金,此時客服卻以卡單,超時需要激活等借口讓王女士不停地轉賬付款。后來張女士聯系該網站客服,網站客服假借向微信賬號里面存7260元才可以返錢為由,讓用戶掃碼支付,張女士發覺了騙子的行徑,中斷了支付過程,前面兼職的錢也追不回來了,前前后后被騙7260元。
防騙提示:
1)所有那些宣稱技術門檻低,工作輕松但又賺錢很快的工作,都要提高警惕。
2)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收到短網址或云盤下載鏈接,都必須提高警惕,因為正常交易對方可以直接發送真實網址,而不需要進行轉換和偽裝。
3)不要相信所謂的資金凍結、激活訂單等說法,更不要相信所謂的操作慢、操作不合要求等說法,這些都不過是不法分子拒絕返款,并誘騙受害者進一步投資資金的借口。
案例2虛假票務網站詐騙
2016年8月,丁先生打算購買某演出組合的演唱會門票。但門票太搶手,早早售罄。無奈之下,丁先生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了一家售票網站,網址為:www.XX-china.com.cn,上面顯示仍有余票。雖然丁先生沒聽說過這家網站,但查詢后發現,有網友說這是一家新成立的售票網站,可以信賴。丁先生通過咨詢官方客服,了解到確實是有票。于是,丁先生以每張門票1680元的價格,買了三張演唱會門票,通過網絡轉賬方式支付了5040元。隨后,丁先生收到了手機付款通知。但過了幾天,丁先生想登錄該網站看看出票情況,卻發現網站已經打不開了,客服電話也打不通。
防騙提示
1)大型的電子商務網站都應用了可信證書類產品,這類的網站網址都是“https”開頭的,如果發現不是“https”開頭,應謹慎對待。
2)可以使用網購先賠,遇到該類型的詐騙行為,可以獲得賠付。
專家提醒
保護短信驗證碼是防騙關鍵
“通過手機聊天和朋友圈行騙開始成為新的趨勢”,獵網平臺反詐騙專家劉洋表示,騙子一般會以優惠商品、抽獎、紅包、色情等內容誘惑,或冒充公檢法機關進行恐嚇。劉洋提醒網友,經過獵網平臺接到的網絡詐騙大數據分析,未來一段時間,網絡詐騙還會呈現形式多樣、結合個人信息精準行騙的狀態;短信驗證碼是網上支付的關鍵,已經成為犯罪分子的主攻方向。
作者:
兼職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