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景生,男,1913年7月生,山西省猗氏(今臨猗)縣羅村人。“一二·九”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
谷景生將軍簡歷,谷景生和他的五個子女
谷景生,男,1913年7月生,山西省猗氏(今臨猗)縣羅村人。“一二·九”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中文名:谷景生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西猗氏
出生日期:1913年7月
逝世日期:2004年11月28日
主要成就:新疆自治區黨委原第二書記
“一二·九”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軍銜:少將
簡介
1913年,谷景生出生于山西省臨猗縣北景鄉羅村。在山西太原一中讀書時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929年參加革命活動,1931年到北平,先后參加左聯、社聯和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河北反帝大同盟機關報《反帝新聞》主編,抗日同盟軍第五師宣傳科科長,團政治委員,北平左翼文化總同盟書記兼“左聯”書記,“泡沫”社社長,共青團北平市委書記,北平“學聯”黨團成員。參與領導一二·九運動。
谷景生將軍簡歷:揭秘谷景生的五個子女今何在?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委員,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一縱隊民運部部長,中共太行第三地委城工部部長,第七地委書記,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政治部主任,中共鄭州市委書記兼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十五軍政治委員。參加了淮海、渡江、廣東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任軍政治委員兼中共昆明市委書記。
1951年3月,谷景生任志愿軍第十五軍政委,與軍長秦基偉率部開赴朝鮮戰場,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在上甘嶺戰役中開展群眾立功運動,取得大捷,部隊先后涌現出黃繼光、邱少云等戰斗英雄。
歸國后谷景生任防空軍黨委第二書記、副政委。在任國防部五院政委、黨委書記期間,正值我國導彈事業初創時期,他和錢學森院長一道,充分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使研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文化大革命”中,谷景生遭受誣陷、迫害,被監禁關押12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得以平反。恢復工作后,任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
1981年2月,谷景生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兼烏魯木齊軍區政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第一書記,為新疆地區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2004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
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是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事跡
參與領導“一二.九”運動
1935年華北事變之后,在日軍的策動下,漢奸殷汝耕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華北危在旦夕,當時在中共北平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的青年黨員谷景生、彭濤,周小舟了解到廣大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愛國要求,他們從外文報刊得到共產國際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的精神,得悉在巴黎出版的《救國報》刊登的《八一宣言》的“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號召,三人一致認識到民族矛盾已經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形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斗爭策略也應調整。
谷景生將軍簡歷:揭秘谷景生的五個子女今何在?
但這一正確主張卻遭到市工委主要負責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其時不是向國民黨要求民主的問題,而應組織暴動,打倒國民黨,建立北方蘇維埃。
為此,谷景生、彭濤、周小舟多次向河北省委報告北平黨內的意見分歧,并派周小舟直接向省委匯報。中共河北省委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肯定了他們的工作,批準了他們提出的政治主張,并根據形勢需要,撤消了北平工委,決定組成中共北平臨時市委,由谷景生任臨時市委書記,彭濤任組織部長,周小舟任宣傳部長,并派李常青為省委特派員,代表省委領導北平黨的工作。
北平臨委成立后,立即深入到各大中學校建立各種群眾團體,并組織團委、學聯以及各學校的學生骨干,經過周密部署和層層發動,在1935年12月9日爆發了舉世震驚的一二·九運動。請愿游行隊伍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反對冀察委員會的成立”,“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
然而游行遭到國民黨軍警的血醒鎮壓,愛國學生英勇頑強斗爭、在大刀、水龍、皮鞭、木棍和槍刺的襲擊下,有數萬人受傷,幾十人被捕。從12月11日開始,天津、保定、太原、西安、濟南、杭州、上海、武漢、宜昌、成都、重慶、廣州、南寧等大中城市,先后爆發了學生的抗日集會和示威游行,許多城市的工人在全國總工會的號召下,紛紛舉行罷工,抗議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和鎮壓抗日運動,支持學生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