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時同志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大革命時期,他連任兩屆團中央總書記, 為黨的青年工作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在五卅運動中,他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團組織,將大批團員輸送給黨,壯大了黨的隊伍。他十分重視團的建設,反復強調團組織必須以工農勞動青年為主體,堅決接受黨的領導,成為無產階級的青年群眾組織和黨最有力的助手。全國勝利前夕,他倡議并領導重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選為團中央名譽主席。任弼時同志積極培養和教育青年干部,是廣大青年的良師益友。
任弼時同志勤于思索,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他在黨內較早提出“必須按中國實際情形去解釋我們的理論”,“不應做一個不顧環境的模仿主義者”。他提出許多重要的思想和觀點,例如: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要建立經常的健強的系統的政治工作;革命的目的是為著建設,而建設的根本,就是發展經濟,共產黨人如果只曉得用戰爭和暴力來推翻舊的制度和統治,而不善于建設新的豐衣足食的幸福快樂的社會,那我們也是不會勝利的;共產黨員要增強群眾觀念,在一切工作中,都要從照顧群眾的利益出發,從照顧群眾的經驗出發,從依靠群眾的力量出發;全黨同志要做好從革命戰爭轉到和平建設的思想準備,必須懂得建設需要經驗,需要科學知識,要爭取大批知識分子為新民主主義建設服務;建設新中國需要經歷艱苦的路程,它比戰爭還要復雜,作為即將執政的黨,更要注重黨的建設,等等。這些思想和觀點,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任弼時同志具有崇高的品德,是一位模范的共產黨員。他信念堅定,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他堅持原則,服從真理,實事求是,光明磊落,待人誠懇,對錯誤的思想和行為,敢于堅決斗爭,始終堅持黨性原則。他頭腦冷靜,思維縝密,作風實在,工作細致,善于正確解決復雜的重大問題。他長期抱病擔任繁重的工作,病重期間仍要求自己“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為革命事業奮斗不息的奉獻精神。他的這種精神,被大家形象地譽為“駱駝精神”。任弼時同志去世后,黨中央對他的這種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給予高度評價,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向他學習。
同志們,朋友們,任弼時同志雖然離開我們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但是他為中國革命建立的不朽功勛,他在為黨和人民事業的奮斗中表現出來的高風亮節,我們要永遠銘記。當前,全黨全國人民正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我們紀念任弼時同志,就是要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遺志,學習和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優良作風,勇敢地肩負起歷史重任,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求真務實,團結奮斗,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任弼時 - 人物評價
任弼時對事業和工作恪守著“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的準則,長期抱病工作。過度勞累使病情突然加重,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46歲。葉劍英同志非常中肯地評價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杰出的共產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范。”
中國共產黨創建幾個月后,就有一位不滿十七歲的青年成為黨員。此后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奮斗三十年,并在四十年代與毛、劉、周、朱并列,成為領導全黨的“五大書記”之一,這就是任弼時。他雖英年早逝,其精神卻在黨內影響至深。
任弼時(1904-1950)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組織家,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