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學生畢業求職高峰期。記者采訪注意到,一些大學生因為經驗不足往往碰到這樣那樣的問">
招聘會上投簡歷的時候,應該和HR進行溝通,給HR留下一個第一印象。
眼下正是大學生畢業求職高峰期。記者采訪注意到,一些大學生因為經驗不足往往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簡歷”石沉大海“怎么辦?怎么選擇第一份工作?大四了,還要不要實習?為此,記者采訪兩位資深企業界人士為大學生開出“藥方”。
簡歷“石沉大海”,該怎么辦?
專家:要“對癥下藥”,準備多個簡歷模板
投簡歷“石沉大海”應該是老生常談。現在很多大學生還是習慣海投,一份簡歷投多個企業,甚至投一個企業的多個職位,這樣往往就被HR視為垃圾簡歷,直接忽視了。百勝餐飲(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煥銘說,其實這反映很多學生還是不會寫簡歷,學生應準備多個簡歷模板,不同企業、不同崗位要有針對性地去寫簡歷,這樣才能引起HR的注意。還有的學生去招聘會留下簡歷就走了,應該和HR進行溝通,給HR留下一個第一印象。
大四學生如果有實習機會,要不要實習?
專家:盡早實習,不與找工作時間相沖突
企業招聘很看重畢業生的實習經歷。畢業生應在簡歷中詳細描述實習經歷,并考慮實習經歷和崗位要求如何匹配的問題。例如如果一名大學生曾在報社實習,來應聘公關職位,這就是很好的經歷。因為已經有了解媒體運營的基礎,在簡歷中應該突出。
安利(中國)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張玉珠指出,到了大四再去實習相對來說有點晚了,這時去實習很有可能會與找工作相沖突,而且同一行業的企業很多時候都是在同一時間段招聘,這時去一家企業實習,也可能錯過好的求職機會,實習完對求職就沒有幫助了。當然,如果實習的目的是有機會留在企業,那應該考慮,否則建議不要參加實習。
畢業生如何確定求職目標?
專家:主動多溝通,以學長職業為參考
現在有不少學生到了快畢業,還沒有找到職業的方向和目標,這樣對找工作是很不利的。因為,在校招之初,不少同學只想著時間成本,卻忽略了機會成本。隨著校招進入面試階段,很多同學會同時收到幾個面試通知,時間還會有沖突,這時候就要進行選擇了,沒有目標怎么選呢?所以,現在還沒有目標的學生要抓緊尋找目標。
張玉珠指出,要確立好職業目標,首先要比一般人更加主動地去找工作,咨詢和面試時多去和HR溝通,溝通中就會有反饋,逐漸發現自己的優勢,建議每日做一總結,做目標的調整;其次,可以多和長輩、老師、學長溝通。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一般也會提供這樣的服務,要利用起來。
崔煥銘建議,學生看一下自己的學長大概都找到了什么層次的工作,如果大部分是第二個層次的工作,那就要向著第一個層次的目標努力。不過,到了求職階段,整體實力確實很難有大的提升了,尤其文科類專業,主要還是平時的積累和沉淀。
如何有效收集職業信息?
專家:多聽企業的校園宣講,多上網查詢
有不少畢業生抱怨,找工作的時候,學生的信息總是不對稱,所以才找不到好的職業。對此,崔煥銘表示,信息不對等的現象永遠存在:我們永遠都會有信息不對等的時候,乃至于有一天你擇業了之后,包括有專業的不對等問題,這些都只是外因,是可以通過努力加以克服的。這就要求學生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首先要了解自己,自己未來想做什么;第二要了解你要選擇的這個行業和企業,了解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比如上網查詢,到企業打工,也可以借著和前輩聊天的時候了解,不要一開始就說自己不了解企業,這樣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另外,多聽聽企業的校園宣講,看看這個企業怎么介紹他的企業,也是積累企業信息的有效途徑。
專家建議
要知已知彼再抉擇
針對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百勝餐飲(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煥銘和安利(中國)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張玉珠提出以下建議:
知己:了解自己的性格、追求的價值觀、想從事的職業類型、自身所具備的能力等,這些都是構成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清楚了解自己,明晰發展方向,在求職中做到“揚長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把不利的作用限制在最低限度內,才能更好的進行職業規劃,提升就業競爭力。
知彼:首先對職業市場進行一定的調查,根據自身的特長、專業、興趣、技能等,確定自己大致的擇業傾向。對有意向的企業,可了解其價值觀是否與自身價值觀一致,了解其用人標準、發展空間、文化理念、薪酬福利等信息,把那些篩選出來的企業作為自己的理想目標。
抉擇:求職時應先調整心態,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定位,并努力找到自身優勢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契合點。不少“90后”畢業生大多家境不錯,多數希望工作輕松點、工資高點,但這樣的心態不利于就業。有企業負責人也反映,很多畢業生在擇業時更重視自我的感覺,而缺少對于企業的基本責任感。另外,建議畢業生不妨拓寬選擇渠道,關注二三線城市職位。